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新聞資訊

論壇

溫哥華地產

大溫餐館點評

溫哥華汽車

溫哥華教育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招聘市場:本科生求職的尷尬現狀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


2023年3月21日,江蘇淮安,大學生在招聘會上尋找崗位。視覺中國

3月23日,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,全國共招收研究生124.25萬人,比上年增長5.61%。2022年,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9.6%,比上年提高1.8個百分點。這個消息可能會讓求職路上的本科生心情復雜。


剛剛邁入“金三銀四”就業季,某一線城市“碩博畢業生人數首超本科生”就登上熱搜:今年該市高校畢業生數量約28.5萬人,創了歷史新高。在整體就業形勢面臨壓力的大環境下,這一新變化迅速引發輿論熱議,尤其是本科生群體的高度關注。既沒有學歷優勢,也缺乏社會經驗,本科生該拿什麼在競爭激烈的求職路上脫穎而出?這不僅是他們的焦慮和擔心,也是公眾普遍關心的問題。社會需要正視本科生的求職尷尬,也需要為本科生這一就業的主體人群提供更多幫助。

1

不少本科生發現:雖然用人單位並沒有“白紙黑字”聲明只招研究生,但從投簡歷到參加筆試、面試,任何一個環節上,本科生都有隨時被“篩選”的可能。

這並非錯覺。數據顯示,2023年,我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1158萬人,同比增加82萬人。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又創新高,這也意味著,今年的就業形勢更趨嚴峻。與此同時,2022年畢業的研究生已達86.2萬人,今年有可能更多。和他們相比,本科生自然會感覺落了下風,底氣不足。

確實,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大眾化邁入普及化階段,本科生不再處於金字塔的頂端,正如一些網友調侃的:“一板磚拍下去,能拍倒一堆本科生”。另一方面,不少本科生可能也背負著來自家庭、社會過高的角色期待,比如,那些選擇返鄉創業、送外賣或者從事家政行業的本科生,總會受到“讀書無用”的質疑。

同時,一些本科生的自我期望和社會現實也存在落差。此前,一項調查顯示,近七成大學生認為自己畢業10年內會年入百萬。但現實情況是,2021屆本科畢業生的平均薪資為5833元,這已經是近10年中的最高水平,其中,僅6.1%的應屆本科生起薪過萬。除了薪資待遇外,從工作崗位到價值感、成就感的獲取,許多本科畢業生切身體會到了失落感。


但是,職場選拔的評價體系是多元的,學歷只是其中的一個維度。

現實中一位本科生憑借突出的個人能力、過硬的工作能力,在應聘過程中一路打敗同場“競技”的碩士、博士,拿到Offer的例子也並不罕見。在就業的過程中,學歷是一塊很重要的“敲門磚”,但絕不是唯一的人才評價標准。

總體而言,如今大學生就業確實不容易,社會不能給他們加上太重的“包袱”。其實,風物長宜放眼量,適合自己的工作,才是最好的工作;能發揮所長的工作,就是值得為之努力的工作。


2

今年全國兩會期間,考研“高考化”的現象成為熱點話題。

一些本科生把大學讀成了高中,把考研當成了“二次高考”。甚至有些學生從高考出分後就布局千裡,由於成績不理想,又不想復讀,於是幹脆選報那些考研率高的大學,從入學第一天開始就立志考研“上岸”。

於是,有不少網友質疑這些考研的本科生,認為他們只是把考研當作求職的捷徑、人生的避風港。然而,這並不全是本科生的“錯”。

一來,一些保研無望的本科生,在就業市場高學歷人才增多的壓力下,只能把求職的希望寄托在“學歷升級”上;二來,部分本科生也許還沒有規劃好自己的職業道路和人生道路,考研不失為一種比較保險的選擇。
點個贊吧!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    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,等著您的高見呢
上一頁12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1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.0014 秒